發布時間
|2012.09.12
編者按:為做好迎接黨的十八大宣傳報道,全面展示十年來蕭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,激勵蕭然兒女更好地投身文明幸福新蕭山建設,本報將陸續推出“十年跨越蕭山驕傲之聚焦、歷程、見證、感動、跨越”五大系列主題采訪活動特別報道,通過“走轉改”的方式,到基層發現典型,在群眾中挖掘素材,生動展現我區廣大干群做好本職工作、喜迎十八大召開的良好精神風貌。今天起為“聚焦”篇,敬請讀者關注。
■記者何學仁
本報訊 近日,在剛發布的2012中國企業500強名單上,浙江恒逸集團以2011年度工業銷售收入562.95億元名列185位。而10年之前,其產銷才剛剛突破10億元。10年,彈指一揮間,恒逸卻抓住機遇演繹了產銷增長50多倍的奇跡。
恒逸的高速成長,是十年來蕭山工業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縮影。這不平凡的十年,蕭山工業總產值實現了“沖千億”到“破5000億”的歷史性跨越。2011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5025.35億元,位居全省區(縣、市)第一,繼續保持“領頭雁、排頭兵、先行者”地位。
在工業快速發展的同時,蕭山工業結構更加優化,主導產業優勢地位更加突出。2011年,化纖紡織、汽車及零部件和裝備制造業三大主導產業,分別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752億元、923億元和606億元,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72.06%。同時培育出了一批大企業、大集團,今年蕭山有4家企業入選中國企業500強,有19家入選中國民企500強。
工業產值和企業實力迅猛增長的背后,是蕭山工業轉型升級的結構性調整,帶來了增長潛力的快速釋放。尤其是化纖紡織等傳統優勢產業,不斷升級換代,并搶占產業鏈上游,為快速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2001年以來,恒逸果斷舍棄紡織、印染等下游產業,進入上游聚酯、PTA產業,其產值實現了幾何級數增長。如今,恒逸集團瞄準了最上游的煉油煉化產業,未來有望再造一個“海外恒逸”。富麗達集團去年并購了加拿大一家生產特種溶解漿的原料企業,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,增強了行業話語權。如今,恒逸和榮盛結成產業聯盟,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PTA生產企業,富麗達集團也已是全國最大的粘膠短纖生產企業。
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地位的同時,近年來國家大力提倡發展的新興產業在我區也方興未艾,汽車整車、先進裝備制造業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正在不斷形成。2011年,我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產值達到1942.86億元,占規上工業銷售產值的43.27%,同比增長19.43%。
此外,近5年來蕭山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速尤為迅猛。2011年完成規上工業新產品產值988.04億元,是2006年的6.1倍,年均增速高達43.56%;新產品產值率達21.7%,比2006年提高14.5個百分點。
點評:蕭山是個謎,其中最大謎團就是蕭山工業。早在上世紀90年代,工業已經是蕭山的一張名片,如今經過這十年的快速發展,這張名片更加金光閃閃。能成為中國經濟界的常青樹,蕭山工業到底有何秘訣?
拋開最近十年相對有利的國際國內環境,其實蕭山工業的快速成長,主要有兩大獨特基因。一是政府在培育主導產業上方向正確、措施得力。化纖和汽車等產業市場成長空間大,產值增加快,可以培育出大企業、大集團。今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的4家蕭企,都屬于這兩個產業。二是蕭山有一批務實、專注的企業家,做實業的氛圍好。他們耐得住寂寞,抵得住誘惑,數十年來兢兢業業堅持干實業、專注做主業,發揚“奔競不息、勇立潮頭”的蕭山精神,每次低谷時逆勢奮進,高峰時迅速成長,總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。
(來源:《蕭山日報》)